什么是“苏州模式”?它对县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7)
我们的“十二五”时期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其中服务业占比要达到48%,高效农业比重要达到65%,研发经费支出要占到GDP的3%,单位GDP专利授权量达到每万元5.5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0%。城乡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9%以上,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9%以上,包括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1.9万公顷,这是耕地。包括万元GDP能耗,工业增加值的用水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这些都有具体的指标。
围绕这些,我刚才讲了有六大战略,其中真正与发展模式相关的、和动力机制相关的发展战略,是创新引领、开放提升、城乡一体和人才强市四大战略。
第一, 要开放。
实际上,无论是人才还是科技创新,见效最快的仍然是引进,所以开放仍然是第一位的。但是目前市内对开放的质疑也蛮多的,所以,发改委拿出的“十二五”规划给市委常委会讨论之前,我们商务局不断提出应该把“开放”放进去,但是一直没有放进去。到常委讨论的时候,常委认为开放不能丢,所以把开放提升还是写进去,我认为这个很重要。
在建党90周年中共的纪念会上,胡总书记说:“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的发展也要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引领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年来也听到许多对开放的质疑和非议,我在电视上听到胡总书记如此肯定改革开放,所以我们高层领导是很清醒的,我相信县域领导也会有这个判断力的。而且我也不断讲,我们在地方,开放是很容易出成效的,改革也需要不断推进,改革这个事情更多依赖于上下级的互动,地方着力点很难找到。但是沿海地区的县域经济,如果在开放上没有实效,肯定会落后。
关于开放,我们苏州有一个“十二五”的规划,这个规划是我带领一班人搞的。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强调开放的动力机制,所以里面我们有一句话:“坚持保持开放对发展的推动力,突出开放对发展的支撑力。”
苏州模式的再发展绝不是舍弃开放这个最根本的动力,而是改变开放的方向,集约资源,更多向创新和人才开放。我们以前的开放,只要是工业项目就拿过来,没有一种选择。我们现在可以有所选择,向专项开放,更多招人才、招团队,更多向服务业开放。所以商务局下达利用外资指标的时候,不仅下实际利用外资多少,另一方面还要下一个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多少,所以更多向服务业开放,更多向总部经济、研究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开放。
当然也有一些具体的措施,比如说提高门槛,现在不是任何一个工业项目都可以过来,至少要达到每亩75万美元以上。一般的制造业进不了苏州,必须是高端制造业,一般制造业会介绍到在苏北的开发区。不单单是苏北开发区,现在包括山东、辽宁、吉林,他们到苏州招商,我们甚至都帮他邀请客户来参加他的招商会。这与我们90年代末到南方招商不一样,特别是在深圳东莞那一带,他们曾经有好多次政府紧急出动,研究怎么对付我们的招商活动。现在我们不一样,他们到我们这边来招商,我们帮助他们来招商。
第二,腾笼换鸟,加快退二进三,和退低进高和梯度发展。
有一些基本数据,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5350亿元,地方政府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6亿元,不包括上交国家的,如果算进去一年大概有三千亿。苏州模式的贡献其实是非常大的,我知道我们青岛可能对山东也有一些贡献,但是财政收入方面,应该说是不多的,大概一年20亿。宁波一年大概上交浙江10亿,所以我们贡献非常大。并不是因为你作为计划单列市,你不上交山东省,更多上交中央,不存在这个问题。比如说增值税,国家收75%,地方留25%,在青岛就是25%留到青岛,在我们苏州,12.5%留给苏州,另外12.5%是交给江苏省政府。所以在这个方面苏州贡献特别大。温州有可能仅仅是我们的1/5。
我们的工业总产值1.62万亿元,这是上半年,全年肯定超过3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