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苏州模式”?它对县域经济发展有哪些启示?(5)
由于“十二五”期间经济国际化仍将深化,所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满足必要条件。开放型经济见效快。“十二五”期间有这么一个条件,五年之内可以完成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最简单的是2000年时,苏州庆祝进出口超过200亿美元,到了2006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庆祝进出口达到2000亿美元。我们也算过,今天的昆山相当于十年前的深圳;我们也提出对昆山的要求,就是十年后的深圳要达到现在昆山的水平。我说这个话,就说明开放型经济,只要去抓,会见效非常快。
启示二:县域经济必须引入横向竞争机制。我刚才也汇报过,张家港是苏州离上海最远的县,地理位置最差,过去也是最穷。但是在90年代前半叶,张家港经济超过了苏州其他的县,这个态势是对其他县一个强烈的刺激,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辩护。所以从那个时候,整个90年代开始,苏州的县级市之间就展开了热火朝天的竞赛,年终的时候,他们都是非常紧张,互相之间都看数据。所以,苏州给我们的一个启发就是一定要引入横向竞争机制。如果仅仅看纵向的话,一个县委书记是非常容易当的:我只要每一年比去年增长8%,然后所有都可以看得过去。但是一定要横向比较,没有这么一种动力和精神,是不可能把县域经济搞好的。
启示三:加大考核奖励力度,赋予县域经济充分的领导权、决策权、发展权。一方面,市政府对各个县下达考核指标,并且根据业绩决定干部使用和奖励考核;另一方面,对县里充分授权。在90年代的时候,苏州在外经贸委这条线,省批的权力,完全下放到县里,省里给多少,我们就下放给县里多少。
启示四:开发区要规划建设成为一个新的城区,而不仅仅是一个工厂林立的工业区。苏州工业区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最成功的是新规划,规划开发15年来始终不变,也就是要先规划、后开发,这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一个经验。在全国能做到苏州工业园区这样的,可能很少。在苏州新区,就是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现在都没有做到,和全国其他的开发区一样,都是滚动开发的。全部的先规划好再来做,这是非常少见的。有一个例子,苏州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在最东南角,最先开发的地方在西边,中间有20公里左右的铺设管道,开发区开始搞的时候就决定这样搞,这样土地开发花的费用就非常高。为什么要把污水处理厂放在那么远的地方?从气候、地理角度来讲,新加坡人认为应该放在那个地方,所以这方面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我刚才讲过,苏州开发区离中心城区都比较近,一般2公里左右。如果是2公里左右,全部做成工厂那当然不好,对中心城区生态环境也非常不好,所以开发区本身也要进行规划,必须要有它的中心商务区,要有它的服务业区,要有居民居住区,要有教育区,然后才是有要有工业区。所以我特别提出,如果一个开发区不是按照一个新城区来规划的话,很难做到非常好。而且开发区一定要有房地产,才能带来人气、土地开发,工业区的土地基本不赚钱,要平衡这块,就要把房地产做上去,房地产做上去就要把生态环境做好,这方面上海都向我们学习。上海张江高科技区,大概在2003年到我们这里来开一个务虚会,当时也请我介绍苏州,他们的副总经理问一个问题:看到苏州工业园区大量的草地、大量的绿化,这样的话怎么来赚钱?实际上,就是说我们跟上海是不一样的,上海的管理体制就是在整个90年代,它的开发区在浦东都是公司制管法,土地给公司,公司通过土地来赚钱,通过土地来招商引资。我们就不一样,我告诉他,我们这些草地,目前把它绿化,将来也就是十年以后,还是要出让的,而且那时候出让拍卖,可能建高楼大厦,可能建中心商务区什么东西,那时候收益更高,现在作为绿化,又美化了我们的环境。所以开发区一定要做成一个新城区。
启示五:招商引资是“一把手”工程,同时也是县里所有高级干部的职责和义务。投资和贸易不一样,一个外贸公司外销员更能控制外贸公司的发展,领导如果不做外销就会架空。投资不一样,涉及到土地、水、电、交通、物流、配套服务等软环境,牵扯到对外商的承诺和承诺的兑现,所以,地方领导的作用是很大的,单单靠招商员是不行的。有时候外商就看领导,我们曾经有一个新建项目,后来他在上海浦东和我们之间选择,最终选择在苏州工业园区。他和上海人解释为什么不到上海,他说:“其他都一样的,但是到苏州的时候,苏州的市委书记是亲自到现场向他介绍苏州,他们很感动,如果在上海,是不可能叫陈良宇向台湾商人作这方面的介绍的。”这就说明领导的重要性。实际上,在招商引资方面有很多技巧性的东西。比如说外商考察,他的行程安排,一般让他先到其他的城市、其他的地方,这样到我这里的时候,我可以安排更高规格的接待。如果次序上先到本地,你的行程安排就一定要保密,要通过外商的接待预案,可以故意写低你的接待规格,防止其他城市知道以后,抬高规格。我们那边也经常碰到:一个项目到苏州是副市长接近,到无锡就是市委书记接见,这样是争抢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