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黄淮海持续高温少雨,部分地区旱情仍在发展。图为山东省肥城市通过蓄引提调相结合的办法,多措并举抢灌溉、保苗情。 新华社发
近日,多地迎来高温天气,图为中铁十二局工人在河北雄安新区大河片区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洗脸解暑。 新华社发
连日来,我国北方持续受到大范围高温天气的影响。河北中部、山东西北部、新疆吐鲁番等地接连出现了40℃至43.3℃的极端高温,同时,我国山东、河北、天津、江苏等地的2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的日最高气温也突破了6月上旬的极值,中央气象台的高温预警持续拉响。今夏为什么这么热?高温背后,城市该如何降温?我们又该如何适应?
今夏有多热?
进入6月以来,我国北方高温天气来势汹汹。6月12日,河北东北部和中南部、北京、天津、山西中南部、陕西、河南、山东中西部、湖北中北部、安徽中北部、江苏西北部、内蒙古西部、甘肃东部、宁夏北部及新疆吐鲁番等地部分地区出现35℃至39℃高温天气,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局地更是达到了40℃至42.2℃。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部分地区日最高气温已达到或超过历史同期的最高纪录,河南与河北更是发布了全省范围最高等级的高温红色预警。
根据《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我国高温预警分为三个等级,由弱到强依次为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我国气象业务系统使用35℃作为阈值来定义高温事件,如果高温天气持续3天及以上,则被称为热浪,发布黄色预警。当前中央气象台连续多日发布的高温橙色预警则意味着过去24小时内我国有多个省(区、市)的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且这些地区的高温范围可能将进一步扩大。
据中央气象台预测,未来多日,我国北方地区的高温天气仍将持续发展。华北大部、黄淮、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其中,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达40℃至42℃以上。
那么,本轮北方大范围高温天气过程的成因是什么?
地球为何越来越热?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近日发布报告称,全球平均气温已连续12个月(2023年6月至2024年5月)打破相应月份的历史最高气温纪录。当前全球变暖引起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广发、强发、并发。全球变暖提高了夏季的基础温度,引发更频繁、极端和持久的热浪。
除了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大尺度大气环流异常与我国北方近期的持续高温天气密切相关。近期,华北、黄淮等地受到高压暖脊天气系统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导致空气增温显著。此外,下沉气流引起晴朗少云的天气,使太阳辐射更多地到达地面,从而增温地表和近地面大气。高温加剧了土壤水分流失,形成干旱,干燥的土壤又进一步加速局地高温,形成恶性循环。
在全球尺度上,全球平均气温与热带中东太平洋的厄尔尼诺现象关系密切。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温暖的西太平洋海水向东扩散至中东太平洋,向大气中释放热量,导致全球天气模式发生转变,极端天气频发,这也是全球气温屡破纪录的成因之一。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显示,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于去年12月达到峰值,为一次中等强度的事件。自今年以来,厄尔尼诺事件处于持续衰减阶段,并于5月结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其影响的终止。由于热带三大洋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厄尔尼诺衰退年的夏季,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偏西偏北,菲律宾以东容易产生反气旋式环流异常,进而加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导致我国极端天气发生风险加剧。
城市如何适应高温?
高温热浪是对人体健康最具威胁性的极端事件之一,可以直接导致中暑、热射病等与高温相关的急性健康问题,而湿度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许某地的气温并不是特别高,但当它与高湿度结合起来后,便会加重闷热感,让人体的蒸发冷却机制失灵,进而诱发潜在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