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展_国内资讯网 -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提供便民发帖,本地生活服务等!

资源展_国内资讯网

当前位置: 资源展_国内资讯网 > 热点信息 > 【财联社时评】从严监管假外资,统筹金融开放

【财联社时评】从严监管假外资,统筹金融开放

(原标题:【财联社时评】从严监管假外资,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

17日晚间,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若干规定》的相关修订内容,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此次修订的重点在于,今后沪深股通投资者将不包括内地投资者,自规则实施之日起,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为期一年的过渡期内,存量内地投资者可继续通过沪深股通买卖A股,过渡期结束后只准卖出不准买入。

为什么内地投资者不得再借道沪深股通买卖A股?证监会表示,近年来有部分内地投资者在香港开立证券账户及北向交易权限,通过沪深股通交易 A 股。此类证券活动与沪深股通引入外资的初衷不符,且这些投资者中 98%以上已开立内地证券账户可直接参与 A 股交易,两种途径交易有发生跨境违规活动的风险,也给市场造成了北向交易中有不少所谓“假外资”的印象,不利于沪深港通的平稳运行和长远发展。

应该讲,自从沪深港通开通以来,这一机制运行整体平稳,在引入境外长期资金,推进市场互联互通,提升A股开放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17日,沪深股通累计成交额达67万亿元人民币,累计有1.6万亿元人民币资金净流入内地股市。但也诚如证监会在修订说明强调的那样,一些内地投资者利用规则漏洞顶着“假外资”的帽子,通过北向资金入场交易,也对内地股市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为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依法加强对跨境证券活动的监管,对这些“假外资”从严监管极有必要。

从公开信息来看,“假外资”对市场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一些投资者利用香港配资成本较低的特点,大肆加杠杆配资后进入内地炒股,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另一方面,这些投资者充分利用了香港市场证券账户穿透不彻底的特点,用“假外资”身份逃避监管,大搞暗箱操作,以快进快出的方式试图操纵股票非法谋利。从证监会查处的案例来看,2016年的唐汉博跨境操纵“小商品城”案、2019年的吕乐等人操纵“菲达环保”案,都是此类手法的典型代表。

长期以来,借道沪深股通进入A股的资金被称为北向资金,也被视为“聪明的资金”。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认为北向资金总能先人一步,在一些板块涨跌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虽然从统计数据上看,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但正因为市场对北向资金抱有这样的迷思,打掉其中隐藏的“假外资”,防止个别内地机构或个人假道伐虢,玩小聪明挠乱资本市场才显得尤为重要。

从数据来看,目前开通沪深股通权限的170万名内地投资者的交易金额,在北向交易中的占比保持在1%左右。这一占比微乎其微,但我们不可忽视“一粒老鼠屎”对“一锅好汤”的破坏性,监管彻底堵上“假外资”的金融漏洞后,未来沪深股通的流向数据更加真实,内地投资者也得以看到真正的外资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证监会本次对规则的修订,同时考虑到了取得境外永久居留身份证明文件的中国公民的特殊情况。因为这些投资者虽属中国公民,但他们生活地和主要收入来源可能均在境外,允许其参与北向交易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从基本面、估值、市场预期等多重因素看,目前A股的资产配置优势显著。今年12月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821.06亿元,刷新单月净买入历史纪录。笔者认为,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越高,其对市场透明程度要求更高,而“假外资”意味着同一客户以不同身份和交易环境参与交易,本质上是一种套利行为。此次规则修订后,市场整体的透明程度、交易的公平程度也将有更好的保证。从长远来看,我国金融市场持续、透明的对外开放,也将外资通过沪深股通、QFII等布局中国提供更多契机。

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